400-123-4567

新闻资讯 分类
完美电竞深入民间、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盛会

  是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还是响彻天际的雪域藏歌?是惊险刺激的高跷技艺,还是热情奔放的舞狮表演?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果用它来形容中国民间艺术节,那就是“一千个观众眼中会有一千个民间绝活儿” ——观众眼中的“绝活儿”各不相同,但民间文艺的“精彩瞬间”总有一款适合你。

  就在11月23日晚,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在广东中山开幕,作为我国民间文艺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文化盛会,这届艺术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广东本省的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艺爱好者齐聚中山,为广大中山市民送去了一张盛大的民间文艺盛宴。

  本次艺术节包括开幕式演出、 2场第十五届“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 (民间广场舞、民歌)初评活动和展演、 1场民俗文化论坛、第三届广东农民画展及5场“民间艺术展演下基层”惠民演出等活动,由广东省文联,中山市委、市政府承办,广东省民协、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文联、中山市文广旅局、小榄镇党委、小榄镇政府共同协办。

  开幕式在中山市小榄镇菊花园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张雁彬出席开幕式并宣布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开幕。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吴华钦,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赖泽华以及刘华、苑利、李丽娜、侯仰军、危伟汉、唐颖、林锐熙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演出由“小康圆梦”“多彩神州”“山花竞放” 3个篇章组成。来自陕北的安塞腰鼓、来自雪域高原的西歌、来自白山黑水的达斡尔族传统舞蹈、来自福建的原生态畲族歌言、来自贵州苗族“嘎闹”支系的锦鸡舞、来自天涯海角的海南黎族打柴舞……34支民间文艺表演队伍接连登场,演员们身穿美丽的民族或地域服饰,为现场观众联袂奉献了地域风格浓厚的高水平民间歌舞表演。

  台上节目赏心悦目,台下观众掌声连连,就连后台候场的演员也抑制不住兴奋的感情,随着舞台上的音乐纵情舞蹈。“这才是民间艺术节,台上台下都成了欢乐的海洋,消除了舞台的间隔,大家都融入到欢庆氛围中。 ”一位观看了演出的当地民俗学者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

  艺术节期间,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民间广场歌舞和民歌节目初评也在中山举办。

  艺术节开幕次日,还沉浸在开幕式演出欢乐气氛中的小榄镇又迎来了一场农民画展——由广东省民协、广东省美协、中山市文联主办的第三届广东农民画展11月24日在中山开幕。

  展览以“建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奔小康”为主题,精选出130余幅以建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奔小康为题材的农民画相关作品参加展览。在展厅中,既有展示农家日常生活、农民幸福瞬间的农民画作品,也有反映丰收场景的油画创作。一幅《客家探亲图》吸引了很多人的围观。“这幅画取材于农村生活,画的就是我和妻子回家探亲的真实场景。 ”画家曾宝田站在画前,向参观者分享自己的创作故事。在他的作品中,画中人物肩挑着甘蔗、背着孩子走在路上。“我从26岁开始接触农民画,至今已经画了30多年,希望通过我的画笔,让大众看到朴实又美好的农村生活。 ”曾宝田说。

  不只展览的作品接地气,此次展览的场地也颇具特点。这是一个由旧粮仓改造成的文化活动场馆。负责策展的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工作人员透露,当初选择展览场地时有几个备选地点,实地考察后,他们确定了这个展点——一个由旧粮仓改造成的展场,现在改造成为小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长31 . 9米、宽19米,能够堆放1700吨粮食的旧粮仓,是传统的瓦桁结构。库房空间很高,原汁原味的建筑,再加上一些照明补充,光线充足,顿觉眼前一亮,是一个非常契合农民画展的展览场馆。 ”

  接地气的不只是农民画展, 11月25日晚,作为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的重要活动,“民间艺术展演下基层”惠民演出在中山举办。全国各地34支表演队伍代表了近几年相关领域最高水平,在参加第十五届“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初评后,深入到中山5个镇街开展惠民演出活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国际会展中心、东区街道全民健身广场、小榄镇永宁中心公园、黄圃镇黄圃国际会展中心、沙溪镇凤凰山公园,每个会场的演出都吸引了近千名观众的观看。

  “你那竹竿夹不到脚吧? ”“腰上那鼓,声音有多响? ”“你穿着这么沉的衣服能跳起来吗? ”在小榄镇永宁中心公园,演出结束后,演员们一边往场地外走,一边回答着现场观众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观众们都太热情了,广东这天气很热,现在却热得更舒服了。 ”一位来自陕西的演员打趣地说道。

  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节热烈气氛的不只是演员和观众,来参加调研的民间文艺领域专家学者也不例外。11月25日于小榄镇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系列活动之城市化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传承论坛”上,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学者盛赞了艺术节热烈的气氛,也就城市化背景下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

  在论坛上,谈到城市化进程中民俗文化发展的问题,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指出,在城市化的背景下,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任重道远,“人们对传统文化有种种看法,因此,我们有责任把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尤其是地域标志性文化遗产挖掘出来,传承下去,不继承何来创新? ”

  他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根,就是我们民族的源头活水。保护好这个源头活水,我们在下游想做‘可乐’就可以做‘可乐’ ,想做‘雪碧’就可以做‘雪碧’ ,想喝‘绿茶’可以喝到‘绿茶’ ;但是如果把源头活水破坏了,我们就不能喝到‘可乐’ 、‘雪碧’和‘绿茶’了。 ”苑利强调,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一定要原汁原味,一定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给予一定的宽容,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可持续发展。

  而中国民协副主席刘华则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强调了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民俗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关乎历史记忆、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有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恢复和重建乡愁记忆,有助于人们对乡村资源的再认识和乡村资源的再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张雁彬,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吴华钦等启动开幕式推杆。吴京男摄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展示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在美丽的中山隆重开幕了。

  这是中国民间文艺界可喜可贺的节日,也是中国民间文艺成果的又一个丰收日。在此,我受中国文联领导委托,代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对艺术节的隆重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广东省文联和中山市委市政府、小榄镇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方面对艺术节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艺术节的各地民间艺术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国民间艺术节是我国民间文艺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文化盛事。自1989年创办以来,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辽宁、北京、山西、江苏、湖北、广东、甘肃、江西等地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集中展示了全国民间文艺的喜人成果,对推出地域文化品牌,展示特色文化风采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发掘、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精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区域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民间艺术节也是国家级的民间文艺交流展示平台。本届艺术节同期举办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民歌和民间广场歌舞的初评活动,以优秀民歌和民间广场歌舞展演为依托,将我国各地风格鲜明、特色浓郁的优秀民间表演艺术及其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底蕴向世人激情演绎,展演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评作品代表了近年来我国民歌和民间广场歌舞的最高水平。经过专家审看推选出35个节目进入艺术节的现场评选。来自山西、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江西、安徽、湖北、广西、青海、重庆、宁夏、陕西、甘肃、西藏、辽宁、黑龙江、山东、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河南等地的34支表演队伍,近千名各族演职人员汇聚中山,奉献精湛艺术。这些队伍中包括藏族、蒙古族、回族、苗族、瑶族、哈萨克族、土家族、黎族、完美电竞畲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可谓民族风情浓郁,地域特色鲜明,民俗文化内涵深厚。参演的节目既保持了原生态文化特色,突出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又保留民间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基础,突破传统,有所创新,适应了当下群众文化需求,与时代相融合。

  本届艺术节继续发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踏进田野、深入基层的优秀传统,组织了民间艺术展演团队进入中山市社区街道,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同时,还紧扣新时代城镇化发展主题,就“城镇化过程中的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主题,组织了高层次学术论坛。

  中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文化兴盛、环境宜人。同期举办的小榄菊花会与民间艺术节相得益彰,共同营造了盛大隆重、和谐浪漫的节日氛围。

  民间文艺作为与人民群众生活最为贴近的艺术门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民间文化就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全国各民族各区域的优秀民间文艺展示给人民大众,是践行习提出的文艺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衷心希望通过举办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山市文化和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为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乡村振兴需要激发内在动力,需要培养内生动力,壮大和提升凝聚力和创造力,而民俗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关乎历史记忆、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有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恢复和重建乡愁记忆,有助于人们对乡村资源的再认识和再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当今的学术研究直面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立足于扎实的、长期的田野作业和深入的思考,体现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各地的民俗实践,比如小榄镇的菊花会、仓东村的实践等等,都很有建设性,给人以启发。

  对一个新世界的建设,需要有一个基于传统的基础,它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不是凭空而生的。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移风易俗” ,我想说的是,不是不能“移风易俗” ,因为历史上确实有不好的风俗流传了下来。但是在谈移风易俗之前,我们要认真地考虑一下我们所要“移”的风和俗到底是良风良俗,还是恶风恶俗,如果是恶风恶俗,我们一定要加以引导。但如果它是良风良俗呢,我们就不要去否定它。我一直讲,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根,就是我们民族的源头活水。所以我一直强调,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一定要原汁原味,一定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给予一定的宽容,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快,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老龄化方面的问题,如今,养老问题也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对此,中国的养老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习惯称年纪大的老年人为“寿星” ,生日时给老年人祝寿,过年时家里挂春联“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 ,可见中国的养老文化是深深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面对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我建议,要重建重阳节民俗传统,就要把传统观星活动和敬老传统结合起来,兴办“寿星节” 。我认为,兴办“寿星节”可以生动而强烈地营造敬老的社会氛围,承接并弘扬敬老的传统。

  说起乡村“深度游” ,在对其理解上,我们特别强调乡村“深度游”要自主、平等,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而且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底线。比如,村庄要有自己的自主空间,外来游客可以看,但不能随便进入别人的私人空间;同时,对于那些具有本土特色的饮食方式,本地人和游客之间都要相互调试。总体来讲,美丽乡村应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特点,应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深度游”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顾军(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

  民间信仰的核心功能在于教化:比如传统关于自然神崇拜的信仰,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教导我们必须要敬畏自然;再比如,对英雄神的崇拜弘扬了民族精神,对行业神的崇拜传承了民族优秀的生产技术和知识,对共同祖先神的崇拜可以加强民族的凝聚力,等等。总之,历史地看,民俗信仰是先人道德教化的一种智慧的形式。研究和挖掘民俗信仰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在当下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