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资讯 分类
完美电竞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市有五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馆和美术馆),县有四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馆或展示场所)

  完成情况:2017年12月,丽水市非遗馆建成开馆,标志着丽水已实现“市有五馆”目标。在县级层面,9县(市、区)均已建成文化馆、图书馆;云和、莲都未建有博物馆,目前云和计划在2018年底前开工建设木玩博物馆,莲都是丽水唯一的市辖区;松阳县建成非遗馆,云和县建有非遗展示场所,青田县非遗馆预计2018年底前布展完成,其他县(市、区)未建有非遗馆或非遗展示场所,从目前工作推进情况来看,2020年实现县县建设综合性非遗展示场所有难度。

  实现情况: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21个,建成率为19%。2018年,全市将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48个,届时建成率将达到28%。预计到2020年可按期完成35%目标。社区文化家园(文化活动室)已实现全覆盖。

  完成情况:截至2016年底,全市人均观看文博展览、文艺表演(场次)已达9.24次,超出目标值一倍以上。

  完成情况:截至2016年底,全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达到0.92册,预计2020年可实现人均1册的目标。

  完成情况:目前,全市有文博系统内国有博物馆(纪念馆)9家、系统外国有博物馆(纪念馆)3家,有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9家。其中,龙泉青瓷博物馆、庆元廊桥博物馆、缙云县博物馆3家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占系统内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总数的33%,占全市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总数的25%,占全市国有、非国有博物馆总数的14.3%。预计2020年,可实现全市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占博物馆总数(包括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的比重达到20%的目标。

  实现情况:目前,全市共有省非遗主题小镇7个,市级非遗主题小镇 11个,已提前实现目标。

  完成情况: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文化先进县1个(龙泉),由于文化和旅游部已不再评选全国文化先进县,该目标难以实现。

  完成情况: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3个,预计2020年可以完成6个的目标。

  完成情况:目前,全市共有省级文化强镇10个,预计2020年可以完成15个的目标。

  1.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稳步推进。《丽水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计划(2017~2020)》正式出台,为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效能化,构建具有丽水特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机制保障。建立层层“文化订制”机制和“文化订制员”制度,目前,全市“文化订制员”有400多人,为全市文化礼堂提供声乐、作曲、舞蹈、美术、戏曲、书法、摄影等定制服务达4000多次。县级以上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按照职能和编办等部门核准的编制数量配齐工作人员。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相应的文化员,专职从事公共文化服务。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设有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

  2.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积极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21个,实现社区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基本实现“城市15分钟文化活动圈”、“农村30分钟文化活动圈”。抓好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管、用、育”文章,推进乡镇文化站规范化、标准化、长效化“三化”建设,将乡镇文化站纳入“美丽文化”建设考核。着力构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全市已建成7座城市书房。

  3.文化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共有全国文化先进县1个,省文化先进县6个,省级文化强镇10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1个,省级示范区1个,省级示范项目3个。着力打造“乡村春晚”特色文化品牌,“乡村春晚”顺利通过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中期验收,被编入国家文化蓝皮书,列入文化部“公共文化空中大讲堂”向全国推广的地方案例,开启了全国百县万村网络联动新模式,基本形成“一台引领,十台示范,百台特色,千台规模”的格局,得到全国23个省(市)、100个县、10000个村的响应联动,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8年春节期间,全市共有1115个村自办“乡村春晚”,行政村覆盖率超过40%。

  4.完美电竞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组织开展全市“书香丽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创新开展“我是角儿”——亲子角色阅读活动,成立“学而读书会”、丽水朗读团,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率先在市行政中心设立阅读吧。开启图书馆“社会力量参与,合作共建”新模式,建立“悦读吧”,由市图书馆提供图书、技术、业务指导,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志愿服务,个人、社区、企业等单位共同参与。

  5.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加快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重点建设市、县建设,莲都、遂昌顺利通过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验收;庆元、云和被列入全省第二批重点县,受到重点扶持。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偏远地区倾斜、向倾斜,深化流动文化、文化走亲、文化联动等服务机制。优化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供给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着力打造丽水摄影节、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青田石雕文化节、云和木制玩具文化节、庆元香菇文化节、缙云黄帝文化节、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松阳银猴茶叶节、景宁中国畲乡三月三、处州白莲节等一批本地特色文化节庆活动。

  2.整合浙西南古村落群。我市81个村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增首批省级传统村落198个,累计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总数达到356个村,占全省总数的34.4%。《丽水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列入丽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调研项目库。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确定松阳县为全国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试验区和“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县,探索加快构建以公益补助为推手,以产权所有人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拯救老屋行动体系,先后扶持投入4000万元,加上松阳县整合部门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35个行政村142幢“老屋”修缮,已完成120幢。2017年7月,试点通过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中期评估,专家一致认为,试点效果好于预期,被誉为“全国样板”,组织向全国推广。

  3.推动丽水文化“走出去”。遂昌汤显祖文化“走出去”被列入全省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开展全市文化走出去项目库建设,缙云钢叉舞、遂昌昆曲十番等16项地域特色文化项目预先列入项目库。龙泉青瓷等丽水特色文化产品和非遗项目亮相2017香港•浙江文化节“根与魂——忆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遂昌昆曲茶艺节目在“2017 上海中食展”“哈萨克斯坦2017 年世博会中国馆”“德国柏林中国文化周”“香港遂昌同乡会”等活动中精彩亮相并深受好评。

  1.精品创作有力度。原创越剧《张玉娘》获第十三届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第十三届戏剧节新剧目大奖,并亮相国家大剧院。大型音乐剧《畲娘》在杭州成功首演,并作为浙江省唯一剧目赴京参加2016年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启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话剧《亲水亭》创作。成功创作全国首部以少数民族服饰为主题的演艺剧目大型畲族魔幻服饰秀《传奇凤凰装》。歌曲《蚂蚁部落》荣获2016年度浙江省群星奖。云和包山花鼓戏《福妈嫁囡》、缙云小戏《老鼠娶亲》荣获全国小戏小品大展金奖。婺剧小戏《老鼠娶亲》、婺剧折子戏《断桥》,云和包山花鼓戏《福妈嫁囡》、小品《村长耳背》受邀参加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梦想微剧场”录制,并分获团体金奖、铜奖。婺剧《斗战神猴》赴央视演出,并在《七彩梨园》栏目播出。

  2.文艺活动有热度。成功举办2017丽水摄影节开幕式音舞诗画《一城丽水》、丽水市乡村艺术节、丽水市原创歌曲大赛、丽水市原创舞蹈大赛、丽水市合唱节等一系列文艺活动。积极创作宣传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剿灭劣V类水”主题文艺作品,组织开展“党旗高高飘扬”宣传市党代会精神暨“剿灭劣V类水”文艺巡演。组织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展览。

  1.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有新举措。一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稳步推进。配合市建设(规划)部门,经多次论证与现场考察,丽水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刘祠堂背等三大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丽水名城保护工作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必要依据。龙泉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二是申遗工作取得新成效。抓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工作。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被纳入申遗点名单,“海丝”申遗八大核心项目(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一期工程)有序推进。与23个海丝申遗城市签署联盟章程。开展相关立法工作,2016年起草完成《大窑龙泉窑遗址专项保护管理办法》以政府令形式公布;2018年开展《大窑龙泉窑遗址保护管理规定》立法,已完成初稿。推进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开展处州廊桥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庆元县、景宁县与泰顺县及福建寿宁县等5县签署《中国闽浙木拱廊桥保护与申遗联盟协定》。三是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组织开展省、市二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及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崇德小学旧址等21处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应星楼遗址等4处被市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3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工程实施达约30%,市县级文物保护工程实施达约10%。完成缙云县壶镇陇东遗址的抢救性发掘,证实该遗址为迄今为止丽水地区发现的最早史前人类聚落。规划建设大窑龙泉窑遗址、好川文化等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好川遗址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在全省先后两批次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评选中,我市丽水观音阁保护利用案例等6个案例获奖。四是文物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全市共实施各级文物“平安工程”项目66个,争取到省级以上资金补助1400余万、地方补助160余万。大窑龙泉窑遗址、好川遗址、河阳村乡土建筑、处州廊桥、叶溥故宅、石仓乡土建筑等一批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防范系统项目启动建设,西洋殿,吴文简祠等不可移动文物的安防、消防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且多次为公安部门破获文物破坏案提供线索。坚持“人防为主、技防为辅”的原则,加强文物安全巡查,多级、多部门联动,多形式开展安全大检查,近三年,共实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收藏单位安全检查4000余次、检查文物单位数量近2万个,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数500余个。按照国家、省工作要求落实市县两级每月“双随机”抽查工作任务及文物案件办理工作、评查点评措施及理论研讨活动。有序推进“天地一体”文物执法管理平台建设,庆元、龙泉已分别落实资金150万、300余万。五是博物馆事业有序发展。推进全市博物馆建设,全市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1家。龙泉青瓷博物馆、庆元廊桥博物馆、缙云县博物馆3家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占系统内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总数的33%,占全市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总数的25%,占全市国有、非国有博物馆总数的14.3%。青田县博物馆建设中,已启动陈列布展、文物库房等相关建设工作。松阳全县域生态(乡村)博物馆群建设完成总体规划,并启动红糖工坊、茶叶博物馆等一批示范项目。完善博物馆陈列展陈,提高博物馆服务能力,2017年起连续两年组织举办“全市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选拔大赛”,近三年全市博物馆引进或举办各类临时展览150余个,举办各类社教活动200余个,参观人次达800余万。丽水市博物馆“秀山丽水--自然生态基本陈列”以第三名的成绩荣获浙江省2016年度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文物文创产品开发有成效,近三年累计组织19家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参加中国(义乌)文交会,组织多件文创产品参加文交会工艺美术奖评选,揽回2个金奖及若干银、铜奖。2件作品获“浙江博物馆十佳文创产品奖”。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有新成效。一是非遗名录体系日益完备。目前,我市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庆元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二十四节气-遂昌班春劝农);国家级非遗名录18项;省级名录97项(县级总和为104项);市级254项(县级总和为280项),非遗四级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各类载体建设富有成效。目前,全市共有3个省级传承基地,12个省级传承教学基地,41个市级传承基地,2个省非物质文化生态保护区, 4个省非遗宣传展示基地,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5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0个省传统戏剧之乡,6个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7个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6人,省级传承人138人,市级传承人340人。探索和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景宁县创成国家级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龙泉市创成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生态保护区。22个单位被列为丽水市级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三是非遗活态传承方式多样。我市相继建立了26个市级非遗展示体验点,通过展示、交流、传习和亲手制作等亲身体验方式让市民和游客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扩大丽水非遗传播影响力。组织举办“丽水市婺剧戏迷节”、“丽水市非遗情景诗歌朗诵晚会”、“丽水市美丽非遗文化礼堂四季行”、 “丽水市传统戏剧展演”、“丽水市戏曲进校园”等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每年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义乌文交会展示展演活动和非遗博览会,同时,与金华、衢州、台州、舟山等地开展美丽非遗走亲活动,扩大我市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签订非遗保护山海协作协议,加强两地协作,推进常态化交流。相继编撰了《非遗印记》、《丽水民俗活动大观》、《却金馆》、《处州古韵》、《处州板龙》、《处州提线木偶戏》、《处州谜语》等各种非遗书籍,完成《陈十四传说》彩色连环画编纂、出版。在全省首届非遗“十佳百优”图书评选中,我市共有11部图书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三。

  1.文化产业宣传推介力度加大。丽水文化精品先后在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宁波文博会、义乌文交会、深圳文博会等各大展会上亮相展出,现场交易和意向订单较上年明显增加。重点做好“义乌文交会”组团参展工作,参展规模逐年扩大、类型逐年增多,有效推动了全市绿色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连续四次荣获展会优秀组织奖一等奖。莲都古堰画乡小镇、龙泉青瓷小镇、景宁畲乡小镇入选全省首批20个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名单。浙江郑氏刀剑有限公司被列为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浙江木玩动漫文化有限公司被列为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2.文化市场规范有序。依法加强全市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和加强日常巡查,全市执法巡查频率和案件办案力度两个指标均排在全省前列,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被评为全省文化执法先进单位。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大力度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市级审批事项实现100%网上办理。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坚决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和侵权盗版行为,成功侦办全国督办的“浙江丽水11·16网络传播淫秽物品案”“浙江丽水10·26网络传播淫秽物品案”“浙江丽水张某某等人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丽水开发区12·26特大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景宁县宁新宇等人利用网络云盘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被评为全国、全省“扫黄打非”先进单位、全国打击侵权盗版有功单位。

  1.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丽水市图书馆加入省图书馆的U书快借服务,开通芝麻信用免押金,上线移动图书馆APP。建成“丽水数字博物馆”项目并投入使用,目前处于宣传推广阶段。建设智慧文化馆,文化部确定的全国首批数字文化馆试点单位之一——莲都区数字文化馆建成开放,该馆以乡村春晚为特色,通过线验空间和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全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试点项目青田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正式运行,群众可以直接在平台购买大剧院演出门票,报名参加丰富多彩的培训、讲座等文化活动,订制送书、送戏、送电影等需求,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2.打造“数字文化”智能执法系统。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文化市场预警系统,将触角延伸到农村最基层,有效解决了文化“大市场”与执法“小队伍”的突出矛盾,为全省提供了有益经验。建设完成“丽水市文化市场信息监管平台”,融合场所监管、双随机抽查、等级化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不仅有效提高了文化市场监管效能,还加强了内部监督力度,有效保护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行为。

  1.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落实《关于丽水市区重大非工招商项目政策扶持的意见》、《关于促进丽水市区民办博物馆发展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放宽民办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准入门槛”,充分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采用PPP模式,推动市区瓯江文苑民办博物馆精品馆区建设。“瓯江文苑”民办博物馆群项目为市区重大文化旅游综合性项目,总用地面积74306平方米,包含12幢不同建筑风格的展馆,概算投资 38197万元(不含建设期利息),于2017年7月正式动工,目前已“招馆引馆”9家,尚有红酒文化陈列馆正在“招馆引馆”过程中。

  2.推进社会购买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资助、项目运营等形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服务效能。市本级重点推进绿谷大舞台社会购买公共文化项目,2016年以来,共购买了25个社会团队的25个项目。

  3.推进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适合不同类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目前,市文化馆已完成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市博物馆基本完成。

  1.创新引进机制,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改善。我市文化系统各单位十分注重建立、创新和落实人才引进机制,努力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近3年来,全市文化系统通过优选、公开招聘了100位(其中优选27位,公开招聘73位)年龄轻、专业强、学历高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文化系统中来,为提升文化工作队伍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创新培养机制,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每年举全市特色文化人才、非遗传承人、春晚人才等十期培训班,合计培训人数在6000人次以上。坚持“走出去”拓展视野,强化素质,增强技能,利用外出学习、参观、文化走亲等机会,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工作经验,为提升我市文化工作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创新选用机制,用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用活用好专业人才。一些单位大胆使用专业技术突出而又具有管理才能的高级人才,使其走上领导岗位,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工作的开展。一些单位通过内部改革改组,运用竞争上岗等激励机制提拔使用年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有力地提高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近三年,全市共计提拔34人次。(其中提拔正科1人,副科7人,股级16人,副股10人)。二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文化事业单位市文化馆、市博物馆积极推行专业人才职称评聘结合,绩效考核制度,坚持竞争上岗,推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努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干大事的浓厚氛围;坚持聘用合同制,实行用人制度的改革;进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的改革,将本单位职工工作业绩与绩效工资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大力激发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发挥了自身特长,有效增强了文化发展活力。

  总投资3.04亿元的丽水市图书馆新馆项目已于2017年6月底开工建设并被评为全国PPP示范项目。丽水市图书馆新馆位于开发路与寿元路交叉路口西南角,计划工期为两年,总建设面积达3.45万平方米。规划藏书量120万册,阅览座位数1100个,并配有地下停车位1200多个。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前主体工程结顶,2019年10月正式开馆。

  2017年12月15日,丽水市非遗馆正式开馆,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丽水市非遗馆场馆面积近1700平方米,由六个单元组成,共展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项目3个,国家级、省级和部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合计90个,多层次、多角度系统展示丽水数量繁多、绚烂多姿和充满智慧结晶的非遗乡土文化。

  投资近3000万元的处州府城行春门城墙修复保护工程被列入市政府确定的2015年度市区十件实事之一,于2015年10月开工,2017年6月竣工。工程内容主要包括约700米城墙修复加固、城楼复建、石桥新建、马道铺筑、环境整治、夜景照明等。修复行春门城墙对我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市本级共实施各级文物“平安工程”项目7个,包括黄景之律师事务所旧址、巾山塔、三岩寺摩崖石刻、厦河塔、兴华广货号旧址、谭宅等文保单位和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监控中心的文物平安工程安防系统项目,部分文物建筑已添设烟感消防物联网系统。由于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现有办公场所为临时办公场所,且原本定于2015年移交的老博物馆办公场所延迟至2017年底才移交,造成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监控中心平安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延后,计划于2019年实施。

  2017年启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州廊桥”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规划编制单位招投标工作,召开规划编制工作及培训会议,落实工作。2018年上半年完成25座国保廊桥的现场调研、现状评估分析、专项评估报告、规划框架搭建等工作,完成部分廊桥的详细规划内容。计划于2018年完成专项规划。

  丽水数字博物馆是公益性项目,内容包括建设数字博物馆、信息发布管理系统,数字博物馆PC站,数字博物馆手机站等。项目依托“百度数字博物馆”这个全国最大的博物馆互联网平台,通过音频讲解、实境模拟、立体展现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和形式,使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身临其境般观赏珍贵文物展品,便捷获取丽水历史文化信息,丰富用户感官体验,达到打破时空界限打造丽水文化品牌目的。该项目于2016年立项,投资总估算118万元。2017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建设单位招投标工作,举办项目启动仪式,向全市有关博物馆递交任务书;2017年底通过项目终验。2018年上半年举办丽水数字博物馆开通仪式及其使用讲座培训。

  丽水海德(国际)音乐艺术收藏馆于今年6月初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全省首个音乐艺术收藏馆,预计2020年建成开放。丽水海德(国际)音乐艺术收藏馆是市区重大非工招商项目,位于市区新华书店南面地块,总用地面积4528m2,总建筑面积11770m2(不含地下室),总投资约3.05亿元(含藏品)。建成后的丽水海德(国际)音乐艺术收藏馆,为12层高的欧式风格建筑,以欧洲黑胶唱片为展览主题,辅以展示早期滚筒留声机与八音盒等藏品。

  遂昌县于2015年启动了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45529㎡。其中文化馆面积4014㎡,配备现代化的展览厅、美术馆、排练厅、培训教室、琴房、音乐工作室、美术创作室、摄影棚、录音棚和多功能厅等;图书馆面积4006㎡,配备文献借阅智能化管理系统、自助借还设备、监控设备、数字资源一体机、数字阅读终端等数字化管理、服务相关设备;汤显祖大剧院面积5956㎡,1000个座位。目前,投资2.29亿元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已投入使用,遂昌县文化馆、图书馆已完成搬迁。

  景宁千年山哈宫项目已于2015年底开工建设,总用地面积232亩,总建筑面积约20059㎡,预计总投资6.6个亿,工期预计为5年。主要建设全国畲族非遗总馆、山哈广场、朝圣天梯、凤凰雕塑等,以及东西两侧的迁徙之路和生态之道,目标是把该项目打造成全国畲族朝圣问祖的殿堂。项目整体规划布局体现尊重自然、生态祭祀的理念,利用自然地势,通过层层推进的台地关系烘托宏伟气势,形成别具一格的畲族文化体验盛宴。

  此外,庆元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莲都区图书馆、遂昌县图书馆新馆均已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开馆。青田县新馆项目正在建设中。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