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资讯 分类
完美电竞“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进行时—— 百花齐放共唱新时代

  连日来,“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的参演作品如春日繁花在北京各大剧场姹紫嫣红地绽放。排练、装台、演出,文艺工作者马不停蹄地忙碌着;进剧场、看直播、写感想,观众心满意足地“疲惫”着。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助力演出市场的复苏。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本次展演活动得到全国文艺工作者的积极响应。

  据统计,“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共有来自国家级艺术院团、各界文学艺术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文艺院团、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演艺机构和艺术类院校等的70余家单位参与演出,涵盖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歌舞晚会、交响乐、杂技剧等艺术门类。戏曲一项,包罗京剧、评剧、豫剧、秦腔、碗碗腔等声腔激情高亢的北方剧种和越剧、昆曲、淮剧、莆仙戏、赣南采茶戏、湖南花鼓戏、彩调剧、川剧、歌仔戏、锡剧等声腔婉转缠绵的南方剧种。

  此外,本次展演还会集了一批优秀的老中青艺术家,既有王洛勇、陈智林等久负盛名的老艺术家,也有吕薇、沈铁梅、曾昭娟、贾文龙、惠敏莉、李梅、王滨梅、王庆爽、周东亮等中年名角,还有谭维维、王传亮、高鹏、孟庆旸、侯岩松、王笛、罗晨雪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展现了新时代舞台艺术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的喜人景象。

  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类优秀作品、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获奖作品、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入选作品……本次展演作品代表了近10年来全国舞台艺术最高水准,展示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根植传统,在守正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紧密结合,用更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昆剧团创排的全本55出《牡丹亭》在遵循传统昆剧艺术的前提下,对南曲唱腔柔婉流丽有余而刚劲跌宕不足等进行调整,并通过古琴、古筝、笙等民族器乐的应用,与诗化的境界和巧妙的场景充分融合,打造奇幻朦胧的舞台效果;由福建省歌舞剧院、宁德市畲族歌舞团、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闽江学院联合打造的歌剧《鸾峰桥》,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民间音乐的“俗”与现代歌剧的“雅”融为一体,彰显了以“地方性”呈现“中国性”、以“民族性”展示“世界性”的艺术效果;由湖北长江人民艺术剧院、湖北三峡演艺集团创作演出的话剧《屈原》,通过诗化的品质结构和戏剧表达,让屈原的故事展现出古朴深远的东方文化精神意韵;由安徽省话剧院、马鞍山市艺术剧院演出的安徽首部工业题材话剧《炉火照天地》,通过“跨时空的人物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写意与写实、真实与象征等元素,展现了三代炼钢人相互间的冲突和纠葛,给观众带来视听震撼和心灵触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演中,不少地区有多部作品入选。如江苏有昆剧《瞿秋白》、锡剧《烛光在前》《装台》、淮剧《范公堤》4部作品和1部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淮安市委共同打造的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入选;广东有话剧《深海》《龙腾伶仃洋》、歌剧《侨批》《先行者》入选;山东入选京剧《燕翼堂》《奇袭白虎团》《东方大港》、民族歌剧《沂蒙山》;浙江入选越剧《钱塘里》《枫叶如花》《苏秦》、歌剧《红船》;陕西更是有话剧《路遥》《主角》、秦腔《昭君行》《郝家桥》、碗碗腔《骄杨之恋》5部作品入选。

  多个作品参展,不仅彰显了地方文艺创作的实力,也在观众心中擦亮了地方文化品牌。受此启完美电竞发,各地文艺院团和相关部门也注意到集群效应产生的重要价值。随着展演的不断深入,一些地区、院团采取打包、组团方式联合开展演出,助力品牌建设。

  福建在《海峡海峡》《鸾峰桥》《侨批》和《踏伞行》4部优秀剧目入选“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的基础上,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建艺术周”也同期在北京举行;上海昆剧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京剧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淮剧团、上海沪剧院等沪上院团则自发抱团,以“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为契机,集体进京巡演,为首都观众献上一场沪上风情的视听盛宴。在完成“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两场川剧《草鞋县令》的演出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和四川省川剧院又开启了为期4天的“川腔耀京城·川剧经典剧目北京展演周”,以现代川剧《红漫巴山》、传统川剧《绣襦记》(青春版)以及“川腔蜀韵川剧名家名段折子戏专场”和“‘青春聚艺’川剧青年演员折子戏(片段)展演”4场演出,展示川剧名家及青年演员的风采。

  除了展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各地文艺院团、艺术机构还借助展演积极与北京院团、文化和旅游单位开展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展更多文化品牌“打开方式”。其中,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剧目复排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展开合作;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和四川省川剧院以进京演出为契机,与中国评剧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希望通过共建共赢新模式,在经典剧目交流演出、产教融合实践流动站、戏曲表演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刘淼 王添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 xi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