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资讯 分类
年终策划 2023新赛道看大连!

  聚焦新能源产业新赛道,推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2023年,大连通过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聚集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等方式,不断延伸能源产业链条,产业结构向“新”而行,能源结构向“绿”转变。

  走进大连自贸片区,穿梭在街区道路上的天蓝色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分外吸睛,加氢十几分钟能跑上200公里,更重要的是,行驶过程中零排放、无污染。

  而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提供动力的,是由中石化北方能源(大连)有限公司的盛港综合加能站生产出来的氢气。

  今年2月,作为国内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盛港综合加能站正式投入使用,为现场制氢提供了先行样板。

  这个由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大连盛港“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综合加能站升级而来的加能站,每日可产出1000公斤99.999%高纯度氢气,可供自贸片区每天上路运行的20辆公交车加满5次,总续航里程达2万公里。

  “与其他制氢原料相比,甲醇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常温常压下可以作为液体进行储存和运输,安全又便宜。”

  据中石化北方能源(大连)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康健介绍,相比传统的加氢站需要从外部运输氢气,盛港加能站制氢加氢实现一体化,相较于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同等制氢规模的传统设备,其主体装置占地仅64平方米,场地利用率高,项目布局方便且建设周期短,为下一步在全国范围加快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制加一体’模式的探索, 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降低终端的用氢成本,加速氢能全产业链的发展。”

  据大连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大连自贸片区全力发展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位于二十里堡的氢能产业园,已吸纳国创氢能燃料电池、洺源科技氢能动力总成、大检集团氢能检测中心、创为氢能牵引电机等多个重点项目入驻,一批氢能研发及检测、燃料电池、动力总成、氢能整车、分布式电源等项目先后落地,未来将共同推动大连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

  在风能产业园施工现场,时不时传来机械设备轰鸣、吊车吊运、金属碰撞的声音。

  总投资4亿元的运达风电主机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加紧进行最后的龙门吊组装。按照计划,12月底厂房内的4台龙门吊将全部组装完毕,进入投产前最后的准备。该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200万千瓦风电主机。

  附近不远处的太平湾钢结构制造基地的厂房内,年产10万吨风电桩基、塔筒等钢结构生产线已经全部组装完成,等待最后的项目竣工验收。

  主机制造基地和钢结构制造基地均属于太平湾风电母港国际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作为东北最大风电母港装备产业集群,占地面积1061亩,目前已锁定开发700亩,其中开工面积210亩,投产后将形成100亿元产值。如今,太平湾已经实现风电主机、风电钢结构导入,新材料叶片、海底电缆产业也将加速导入,投资规模30亿元。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氢”力前行,构建覆盖“制储运加用研”全链条的氢能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全链条示范园区。

  在总投资21亿元的太平湾格罗夫中极氢能汽车产业生态总部基地项目中,氢能专用车生产线和燃料电池生产线吨氢燃料渣土车的样车已于12月20日生产试制完成;创新展示中心及燃料电池工业坊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力争春节前实现开园运营。

  太平湾合作创新区重点发展风能和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千亿产值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招商局太平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贾威:“产业园总体规划3平方公里,已建成和在建厂房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以运达风电主机制造基地、水电四局风电钢结构制造基地、格罗夫氢能整车厂为代表的一批重点企业和产业项目纷纷落户园区,产业集聚效果初步显现。”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