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资讯 分类
完美电竞爱心助学20年 圆梦再出发!2023海峡导报“爱心到家”助学活动将走进个社区

  在这个假期,很多孩子收获了快乐他们努力奋进,取得了优异成绩,开启了新殿堂的大门。

  也有一些孩子背负着重担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面临暂时的生活困难,求学之路更加艰辛。

  今天起,海峡导报携手厦门市教育基金会、虎溪岩寺共同开启2023年爱心助学行动。这已经是我们第20年的约定。今年,我们将走进厦门岛内外20个社区,为更多学子提供爱心资助。

  2004年7月16日,导报收到同安一中高中毕业生叶同学写来的一封特殊的求助信,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她,母亲却遭遇车祸重伤,正在医院等钱救命。导报记者随即赶赴她家中采访,一篇触动人心的报道《谁来圆我大学梦》,感动了无数读者,许多人纷纷向她伸出援手。

  叶同学的遭遇让人深深震撼,但还有多少像她这样的困境学子难圆大学梦呢?导报随即组织了爱心助学特别行动,由此拉开了连续20年的爱心助学之旅。

  习曾多次深情寄语当代青年,鼓励广大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从2004年暑假收到一封求助信开始,“帮我一把我能飞”爱心助学行动,已经走进了第20个年头。通过这个平台,社会各界的爱心源源不断汇聚而来,在过去的19年里,累计募集善款1400多万元,资助了来自厦门、漳州龙岩,以及四川、湖北等地的700多名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圆梦大学。“帮我一把我能飞”爱心助学已成为厦门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之一。

  转眼之间,最初受助完美电竞的学子如今已近不惑之年。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扶他们上马;跨过暂时的困境,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学成毕业,走上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在参加工作以后还回到海峡导报,以新的身份参与爱心助学行动由社会的受助者转变为社会的贡献者和捐助者,怀着感恩之情,继续传递爱心,回报社会。

  今年的爱心助学行动,将在原有资助当年考上大学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力度、丰富活动形式。

  导报将携手厦门市教育基金会、虎溪岩寺和厦门岛内外各社区,为暂时面临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资助对象涵盖厦门各小学、中学、大学在读学生,以及考入全国各个高校(含职业院校)的厦门学生,为困难学子开展助学行动的同时,也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火热氛围。

  爱心在希望中绽放,希望在教育中成长。教育资助是社会给那些暂时遇到经济困难的学生以信心,相信他们通过教育能够改变命运,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也是共同建设美丽厦门、“爱心厦门”的重要举措。

  我们真诚欢迎广大爱心人士、爱心单位积极奉献爱心,与我们携手捐资助学,为青年学子种下希望的种子,帮助他们拥抱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共同为“爱心厦门”建设添砖加瓦。

  在爱心助学的道路上,虎溪岩寺年年争“第一”。从2006年至今,每年暑假,海峡导报爱心助学活动刚一启动,虎溪岩寺总是第一时间送来爱心助学金。

  从最早时捐助8000元,逐步增长到20万元、50万元沉甸甸的爱心款,承载着他们对困难学子深深的关爱。

  这些爱心助学款来自“虎溪岩寺慈善基金”。虎溪岩寺是厦门最具影响力的寺庙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支持和推动厦门市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为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帮扶。

  在过去的17年里,虎溪岩寺累计捐款187.3万元,资助了近300名寒门学子。受助学子们有的考上名校,有的被保送出国留学,毕业后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

  2006年8月13日,在同安竹坝学校的一块空地上,导报爱心助学报道的30位大学生,每人亲手种下了自己的励志树。第一片“爱心助学林”在学子的辛勤耕耘下诞生了。

  此后,导报又多次组织受助学子来到这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这片特别的爱心助学林,伴随着一届又一届学子圆梦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2014年2月,同安三忠幼儿园的师生收到了一份饱含滚烫爱心的“大礼包”:“陈发展慈善金”向其提供一批价值3.5万元的玩具、教具设备。

  2013年高考前,同安男孩陈发展意外查出身患骨癌。坚强的他高考考出601分的高分,被厦门大学录取,但迫于病痛,不得不休学接受化疗。

  经过导报爱心助学的报道,社会各界为他捐款达21万元。但遗憾的是,陈发展没能等到他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2014年2月4日,这个爱笑男孩永远地离开了。

  陈发展的家人按照孩子生前“将剩余的钱捐出去帮助其他人”的心愿,将治疗剩余的爱心捐款9.8万元又捐赠出来。导报携手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成立了以孩子名字命名的“陈发展慈善金”,专项用于助学以及农村教育。据悉,以受捐对象名字命名,并用其回捐金额成立的专项教育慈善金,在全省尚属首例,而以学生名字命名的慈善金(助学金),也是厦门乃至全省的第一例。

  从2005年起,厦门博美红木鼎力支持导报爱心助学,连续举办了12届助学义卖会,筹得爱心款超200万元,资助了上百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除了组织义卖,博美红木还以直接捐资等方式,助力导报爱心助学活动。

  每一年的爱心义卖,不仅仅是一场竞争激烈的拍卖会,更是一场打动人心的爱心接力。不少拍客来参加活动并不是“图便宜”,而是冲着为困难学子献爱心,有人甚至自己跟自己竞价,只为多献一点爱心。

  海峡导报的爱心助学之旅,启动之初就已走出厦门。在福建,爱心助学行动连续多年资助来自漳州、龙岩和省内多地的寒门学子。

  爱心助学行动也走出福建、迈向全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爱心助学行动也及时关注到灾区学子,资助了多名从四川灾区来厦门就读的高职学生。

  爱心助学行动还助力灾区学校灾后重建。汶川大地震后,海峡导报立即联手四川省红十字会,发起了为灾区捐款的活动,短短9天,就收到厦门市民、企业捐赠的近1100万元善款。

  应广大读者要求,在导报建议下,四川省红十字会同意从导报发起筹集的近1100万元捐款中拨出300万元,为四川省梓潼县文昌中学建设一栋新教学楼,用厦门的骄傲、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为“嘉庚楼”。2010年5月10日,文昌中学“嘉庚楼”及全新的电教室正式启用。

  2010年4月14日,玉树大地震消息传来。灾后第三天,海峡导报就携手厦门市慈善总会发出倡议,向玉树灾区伸出援手。

  玉树市第二完全小学,在地震中几乎被全部摧毁,重建三栋连体教学楼,成为玉树灾后重建的重要项目。重建项目使用了厦门人民捐献的爱心款1086万元,其中6264189.12元通过导报募捐。因此,其中一座教学楼根据厦门人民的意愿,命名为“嘉庚楼”。2014年6月8日,玉树第二完小“嘉庚楼”正式投用。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暴发。根据中央统一安排,福建省对口支援宜昌抗击疫情。3月,海峡导报社携手宜昌三峡日报社,共同发起“海峡连三峡,宜鹭爱相随”大型策划,两地联动推出六大“爱心行动”,发动厦门社会各界向宜昌人民献爱心,将战“疫”情化为疫后建设新家园的筑爱行动。

  作为六大“爱心行动”之一,爱心助学活动广泛筹集厦门各界的爱心助学款,并将厦门的爱心送到宜昌,帮助因疫情陷入家庭困境的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2020年8月3日,海峡导报与三峡商报同步启动爱心助学。厦门9家单位捐款45万元,资助宜昌75名优秀困难学子。8月26日,海峡导报及厦门爱心单位的代表奔赴宜昌,在三峡日报社举办了隆重而简朴的爱心助学捐赠仪式。

  2021年暑假,导报对爱心助学的形式进行了创新升级,推出“爱心岗位梦想加油站”的全新模式,联手厦门科技馆、厦门天虹商场有限公司等多家爱心企事业单位,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准大学生提供暑期助学岗位。

  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同学们走上了实习辅导员、新媒体运营、客服、店员、货架营业员、百货文员、水产技工、行政后勤管理等不同的岗位,用辛勤的劳动,为自己赚取大学学费。

  在这些岗位上,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不易,增加了社会阅历,学会了不少新技能,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关爱,收获了全新的自己。

  除了企业支付的工资,本报爱心助学专用账户还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以“加油包”的形式,全部发放给参与爱心岗位助学的困难家庭学子。

  记者昨日从湄洲妈祖慈善基金会获悉,为帮助困难家庭的高中生顺利完成学业,该基金会面向社会发起“爱心助学,筑梦前行”募捐项目,希望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下,困难学子不必因为家庭的不幸而失落、因拮据的生活而焦虑,能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据了解,此次募捐项目将为100名寒门学子筹集助学金,每人每年2000元,用于他们1年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台海网6月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文 蔡塘幼儿园供图)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31日,湖里区蔡塘幼儿园结合第12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的主题,开展了以“倾听、相伴、成长”为关键词的“劳动会有爱”“六一”节活动。孩子们共同打开“善扑满”(储...

  ▲2200多名师生倾情参与,义卖活动现场十分热闹 ▲义演现场舞蹈表演,吸引众多同学围观参与 漳州三中义卖助学活动筹集善款26000多元 台海网3月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 通讯员 郑文彪 吴永君 杨艺娜 林陈彬 吴攀 文/图)今年是为雷题词60周年。在3月5日“学习...

  □曲直 近一个月来,导报在厦门市教育基金会开设的爱心助学专用账户收到上千笔1角到5元不等的零碎款。 一位知情人士致电市教育基金会反映,爱心助学账号被某公司转发至微信群中,声称1元甚至更小数额捐款都可获“返还”“回报”,鼓动群成员用小额钱款不停打款。他在群中提出质疑,却被群主辱骂并迅速拉黑。(12月20日《海峡导报》) 爱心助学的捐款本身...

  台海网12月2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黄智敏)近一个月来,本报在厦门市教育基金会开设的爱心助学专用账户收到上千笔1角到5元不等的零碎款。 一位知情人士致电市教育基金会反映,爱心助学账号被某公司转发至微信群中,声称1元甚至更小数额捐款都可获“返还”“回报”,鼓动群成员用小额钱款不停打款。他在群中提出质疑,却被群主辱骂并迅速拉黑。 市教育基金会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闽ICP备07001623号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版权声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导报(台海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免责声明:台海网转载自网络的文章和图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

  如我们使用了您的作品(包括文章和图片),请作者与本网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网,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官方微信 关闭